安徽网 » 公益头条 » 全民公益 » 益起行动 » 正文

“小红花行善跑”系列访谈|娄彦芝:温柔接纳自我,踏上健康人生旅程

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作为合肥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娄彦芝深耕青少年心理咨询领域20余年,累计完成超1万小时个案工作,并担任两所中学心理健康副校长。 在她眼中,心理健康如同“生命隐形的脊柱”,是支撑青少年成长的核心力量。近日,安徽善之源志愿者就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以及第三届小红花行善跑对娄彦芝进行专访。

在娄彦芝眼中,心理健康如同“生命隐形的脊柱”,是支撑青少年成长的核心力量。青少年时期是心理韧带的塑造期,她以生动的比喻切入主题,“心理健康像呼吸般自然却至关重要,它滋养着情感韧带,让压力转化为成长动力,支撑理性决策的清晰度,也守护着人际关系的温度。”

深耕一线20年的经历让娄彦芝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往往在亲子关系、学业发展、职业规划三个维度集中爆发。“当心理脊柱失衡,整个生活姿态都会扭曲。比如沉迷网络的孩子,背后可能是家庭沟通断裂;厌学情绪背后,常隐藏着自我价值认同危机。”

在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娄彦芝会通过催眠技术帮助焦虑抑郁学习障碍青少年,通过神经系统功能反复切换恢复自主平衡,提高心理弹性,在潜意识下调整认知和处理创伤。

谈及具体干预方法,娄彦芝特别强调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双向调节”作用:“运动时释放的内啡肽是天然情绪调节剂,快走30分钟就能显著降低焦虑水平。”她分享了一组数据:在接受心理咨询的抑郁倾向青少年中,配合每日规律运动者的康复周期平均缩短40%。

针对不同群体,她给出分级建议: 1.初级干预:每日快走20-30分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拉伸运动;2.深度疗愈:结合瑜伽呼吸法与家庭健身课程,通过肢体律动重建身心节律;3.特殊个案:对严重焦虑抑郁者实施“运动处方”,配合认知行为疗法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关键是从微小改变开始,”娄彦芝提醒家长,“与其强迫孩子完成高强度训练,不如鼓励他们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在持续中获得掌控感。”

面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呈现低龄化、复杂化趋势,娄彦芝提出“三级防御体系”——从“抗洪救灾”到“未雨绸缪”:1.基础防线:保障7-9小时睡眠,建立“电子宵禁”制度,增加家庭共处时间;2. 环境优化:学校设置“心理缓冲课”,通过正念练习、艺术疗愈等预防情绪淤积;3. 危机干预:对已出现心理创伤者实施相关方案,联动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进行系统疗愈。

此外,娄彦芝特别指出代际沟通的突破口:“很多家长把心理问题等同于‘意志薄弱’,这需要观念革新。我们正在培训教师成为‘家校心理联络员’,帮助父母读懂孩子的情绪信号。”

每当她见证到那些曾经迷茫、困惑的青少年在她的悉心引导下,逐渐走出心灵的迷雾,重新找回生活的阳光与希望,她的内心便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成就与喜悦。这份成就,不仅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她那份坚守与付出的最好回报。

娄彦芝认为这次小红花行善跑活动意义非凡。跑步助力慈善,不仅让大家收获了成就感,实现了自我价值,还见证了自己的能力和毅力,提升了自信。更重要的是,活动聚集了爱心人士,让更多人深入理解他人困境,培养了同理心和责任心。跑步过程中,为慈善而跑的使命感让大家摆脱了日常困扰,释放了压力。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身体的锻炼,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它将成为大家人生中的宝贵经历,激励人们继续用爱心和行动传递正能量,温暖更多人心。

采访最后娄彦芝也向全省的青少年发出了一份真挚的“心灵寄语”:无论你们正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与挑战,都请相信,你们并不孤单。勇敢地伸出求援之手,让爱与关怀温暖你们的心灵。相信自己,你们完全值得拥有一个美好而幸福的人生。

文:胡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