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儿童的生活,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培养儿童艺术素养,陶冶情操,教科院“田园课堂”团队于7月在池州天力妈妈儿童关爱中心协助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团队每日协助实践地志愿者老师们开展传统书法课、国画课以及葫芦丝吹奏课程,孩子们运用音符、绘画和汉字,跨出小小的乡村,与千百年的中华文化构筑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多样选择,发展艺术人生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教室,卢培泽老师和志愿者们正带领孩子们领略风景画的妙韵,于山水中探索自然,于色彩中陶冶情操。孩子们或对国画的生动赞叹不已,或迫不及待地下笔生花,时而为自己的画作欣喜若狂。
而葫芦丝班也不逞多让,董素侠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月光下的凤尾竹》,曲调悠扬婉转,充满民俗风情。从一个简单的音符,到一首完整的曲子,董素侠老师严格要求,志愿者默默鼓励,双方相互配合,共同促成了孩子们的进步,不少孩子课下也积极表现,主动训练,大家紧锣密鼓地为汇报演出做足准备。葫芦丝的乐声动人心弦,不绝于耳,使这个“白洋河边的艺术馆”更加充满生机。除了葫芦丝演奏以外,团队成员协助王展老师开展了吉他班练习《小星星》《生日快乐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与《童年》四首歌曲,团队成员们在音乐中陶冶情操,收获快乐,也帮助促进学生们音乐素养的提高。
董素侠老师教孩子们吹葫芦丝(安徽师范大学 姜雨同 提供)
王展老师教孩子们弹吉他(安徽师范大学 黄杰 提供)
舞台表演,展现文化魅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为他们打开了一个表达自我、展现才华的舞台。7月25日,孩子们独立上台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和《生日歌》。除此以外,我们还将展示孩子们的书画作品,经过这些天的用心教学与陪伴,孩子们的书法与绘画水平不但大有进步,与初接触书画时的青涩大相庭径,而且在他们心中都孕育着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骄傲之情。这些经历将成为孩子们心中宝贵的财富,激励他们不断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王展老师指导汇演彩排(安徽师范大学 李静 提供)
儿童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和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共同构筑了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学习环境。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被鼓励去发现自己的潜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志愿者和孩子们的合作,不仅促进了孩子们艺术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墨香悠悠,赓续文化血脉
在墨香四溢的书法教室里,汪兴甫老师以他那深厚的书法功底,引导孩子们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一笔一划,汪老师都亲自示范,从基本的笔画到复杂的字形,他耐心地纠正每一个孩子的握笔姿势和书写习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领悟到书法的韵律与节奏,体会到书写中的力度与美感。
汪兴甫老师给孩子们上书法课(安徽师范大学 甘甜 提供)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书法作品越来越有模有样,从最初的生涩到现在的流畅自如,每一次的进步都凝聚了他们的汗水与努力。汪老师不仅教授书法技艺,更通过书法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孩子们在书写中感受到汉字的生命力和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次“田园课堂”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启蒙,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从书法的笔走龙蛇到国画的意境深远,从葫芦丝的悠扬旋律到舞台表演的自信展现,每一次课程都是对孩子们潜力的挖掘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孩子们在卢培泽老师的风景画课中,学会了用色彩表达情感,在董素侠老师的葫芦丝课中,体验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在汪兴甫老师的书法课中,理解了汉字的内涵与力量。这些课程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汇报演出临近,孩子们的书画作品和音乐表演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亮点,也是对教科院“田园课堂”团队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这些经历,如同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必将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
乔红 甘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