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科学教育老师在新安江路小学的科学实验室里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丰富感官知觉的实验课——柠檬火山。
德泰和健康心理公益文化发展中心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指导专家王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柠檬、碳酸氢钠和试验用的各种仪器。王老师首先向孩子们展示了柠檬,还卖了个小关子: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是什么?“是柠檬。”“是的,是柠檬,那么今天柠檬会在我们的课堂上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呢?”“是给我们吃的!”“是让我们临摹画画的。”“不对,是给我们做实验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猜测着。
“同学们,有个同学猜对了,柠檬是用来做实验的。”“同学们 一定要记住,在科学实验过程中,任何实验物品不得入口!”
王老师一边打开PPT,一边重申实验纪律,对同学们进行安全教育。
然后王老师用水果刀切开柠檬,发到各组同学的实验托盘中,指导同学们用小玻璃棒捣碎果肉,让柠檬汁沁出来;再拿出色素让孩子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滴在柠檬上。最后,王老师拿出一个装着碳酸氢钠的试剂瓶;让同学们用小勺取适量试剂加在柠檬上,观察柠檬的变化。
同学们发现原本平静的柠檬涌起了泡沫,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因为加了色素,柠檬汁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形成了“柠檬火山”。
王老师解释了实验原理:柠檬中含有丰富的柠檬酸,属于酸性物质,而碳酸氢钠属于碱性物质。当柠檬酸遇到碳酸氢钠就会发生酸碱反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就看到了呈现泡沫状向外溢出的场景。
结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王老师准备了不同的色素。所以有的孩子的火山是火红的,有的是天蓝色的,有的是紫色的,还有绿色的火山,五颜六色,缤纷绚丽!
用科学滋养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是小小科学家!
(图文/程洁 合肥市庐阳区德泰和健康心理公益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