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公益头条 » 全民公益 » 益起行动 » 正文

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皖韵情长——清华学霸来带娃

1月29号-2月4号这7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清华学子为合肥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别样的冬令营。

本次冬令营由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与清华大学“皖韵情长”支队(以下简称为“支队”)共同举办,由来自清华大学为先书院等多个院系共15名同学进行授课,主要面向临泉路二小的同学们和善之源志愿者的孩子们,计划在7天时间内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帮助孩子们拓宽眼界、培养兴趣。

首先,“支队”在合肥包公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开设的公益冬令营举行开营仪式。“支队”全员与安徽善之源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刘高威、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德育副主任桑圆圆、善之源秘书长刘君、包公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站长冯丽丽及二十余名同学、志愿者、家长齐聚于教室。仪式由支队长冯笑唅同学主持,各位老师依次发言,表达了对冬令营的期许与支持;支队成员进行自我介绍及课程预告;同学们在卡纸上书写下心愿与梦想。

接下来,来自不同专业的支队员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课程。

文化课程以丰厚的内蕴滋养同学们的气质。来自日本的留学生福田桃子和富田莉央在中外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课堂上,用国际视野的视角带领同学们体验异域文化;来自清华大学为先书院的曹稷阳同学则通过最近大火的剧版《三体》和《流浪地球2》,他带领小朋友们在科幻世界里遨游,从黑洞讲到时间旅行,预测未来,无不深深吸引着同学们。

心理课程侧重于鼓励同学们认知自我。来自日新书院的邓琬秋同学通过课程“悦纳自我-打开优点魔盒”启迪心灵之光,来自电机系的高博源在价值判断的课程中则通过生活中的难题培养了孩子们在两难困境中做出自己选择,拒绝盲从的勇气。

知识类课程力图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来自行健书院的彭靖舒同学展示有趣的物理实验并激发科学热情;同样来自行健书院的于乐言则通过带领同学们欣赏英语电影《夏洛的网》,在讲解中培养同学们英语学习的习惯。

美育类课程则旨在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塑造美好心灵。这也是本次冬令营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自未央书院的朱绍清同学开设“妙笔生花”课程,带领孩子们初窥素描世界的大门;来自美术学院的姜玥瑶和杜茜玉同学共同开设折纸、海洋艺术写生、面具绘画等多门课程,在1月31号带领孩子们前往海底世界,近距离观察并用画笔记录海洋生物。

除了上述课程外,冬令营期间同学们还注重引导非遗文化进课堂,增强美育对孩子们的影响力。

2月2日,同学们带孩子们前往合肥市大剧院,近距离体会庐剧这一非遗文化的美,并现场观看了戏剧《秦雪梅》的彩排;2月3日,邀请到淮南灯彩传承人沈心老师走进课堂授课:沈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灯彩的几种类型,并亲自带领同学们制作了简易的灯笼。

5日,来到了结营时间。在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的报告厅里,“皖韵情长”公益冬令营举行了结营仪式。六年级的孙铭辰同学和皖韵情长支队长冯笑晗同学共同主持了会议;家长代表吴云霞表示:“见证到孩子们的收获与成长颇丰,作为家长真的感到很荣幸!”而后由孩子们为大家带来多个节目展示:葫芦丝、街舞、钢琴,音乐声与现场时不时爆发出的掌声和笑声此起彼伏,谱出一首美妙的交响乐。最后,清华大学皖韵情长支队的所有同学们上台合唱《这世界那么多人》,并一一为冬令营的营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

告别在即,孩子们和同学们紧紧拥抱,相处的时间虽短,但他们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少孩子们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供稿:清华大学为先书院皖韵情长支队 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

作者:冯媛媚 高博源 于乐言

供图: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 王树平 于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