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总有一群人在大别山区挥洒汗水,助力山里娃圆梦大学。安徽日报摄影记者、省直机关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徐旻昊,就是其中最忙碌的一位。“她的镜头既记录了志愿者的辛苦,更记录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容。”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理事长刘玉国说。
从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到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再到安徽日报、安庆日报,“向日葵”成立4年来,徐旻昊拍摄的公益图片先后多次登上中央和省级、市级媒体。从北京、上海,到合肥、六安,再到金寨、岳西、宿松等大别山区,“向日葵”走到哪里,徐旻昊就跟到哪里,是“向日葵”名副其实的“铁杆”摄影师。
人民日报2018年4月18日头版
最近,徐旻昊被评为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2019年度“十佳”优秀志愿者。2011年至2013年,徐旻昊曾在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计渡村挂职第一书记。在农村挂职时的工作经历,让她深深地感受到缺乏拓展眼界的机会,是制约农村和山区孩子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那时起,尽力帮助这些困难孩子,就成了她的一种心愿。
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18日
2016年,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徐旻昊就开始接触“向日葵”。起初,她只是在闲暇之余做志愿者,用镜头记录“向日葵”公益助学活动。随着参与次数增加,向日葵“扶贫济困、助学育人”的理念深深吸引了她,激活了她心底“济困助学”的愿望。
安徽日报2018年3月20日
作为党报摄影记者,徐旻昊本职工作很忙,因为摄影记者必须冲在最前沿、第一线。但是,一有空闲机会,她就会积极参与“向日葵”公益活动,义务帮助拍摄活动影像。而对于亲朋好友平时的拍摄邀请,如果与“向日葵”活动冲突,她通常都会婉拒。不知不觉中,她在“志愿汇”APP中的公益服务时长,已排名“向日葵”第三名。
安徽日报2019年7月31日
2019年7月,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开启为期5天的“圆梦北京”研学之旅,带领长期资助、当年中考考取省示范高中的大别山区12名优秀贫困学子,赴北京参观了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故宫、长城、国家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地,并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旗仪式。徐旻昊积极参与到活动的组织服务中,特地提前一天来到岳西县山区。拂晓时分,她就已来到贫困孩子的家中,从山区到北京,从孩子们出发、早晨起床、集合等细节开始拍摄,全过程、多角度拍摄记录这次“圆梦北京”研学之旅活动。
徐旻昊背着相机,不仅记录下孩子们增长见识、放飞梦想的一个个自然、精彩的瞬间,还用镜头见证了向日葵志愿者们对孩子们的帮助和教育。她深深地感受到,对孩子们的帮扶,不能止步于物质、知识层面,还应该在品德与人格的塑造方面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
4年来,徐旻昊先后参加了向日葵“开心阅读”、“科学之旅”、“圆梦上海之巅”、“汽车图书馆开进大别山”、“圆梦北京”研学之旅等多项公益活动。2019年12月,向日葵获评团中央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2018年12月,向日葵“阳光计划”入选团中央“伙伴计划”五星项目,是当年安徽省唯一入选的五星项目。2019年,向日葵先后获评安徽省直机关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省直机关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团中央“伙伴计划”三星项目、全省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全省最具影响力青年社会组织及创新创业公益项目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徐旻昊的汗水。”刘玉国坦言。
徐旻昊在“向日葵”理事会上分享摄影心得。吴文兵 摄
虽然在“向日葵”众多公益活动中闪耀着身影,但徐旻昊却鲜少记录自己。正如“向日葵”执委会主任桂运安所说,当徐旻昊获评“省直机关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向日葵‘十佳’优秀志愿者”等荣誉时,却一时找不到一张她自己参加公益活动的照片。
“在用镜头记录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的是一种纯粹的快乐。”徐旻昊说,公益可以带来内心的平静,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去关心、理解贫困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为他们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于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