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龙湖街道中沟社区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美育课”。滁州学院美育实践小分队深入社区,以“红色精神代代传”为主题,为社区儿童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场浸润童心的实践活动,用创新的美育形式让英雄故事焕发时代光彩,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与奉献的种子。
活动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讲述,小分队队员们巧妙地将厚重的红色历史转化为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生动体验。在红色文化认知课堂中:角色扮演体验“勇敢”真谛: 通过扮演“王二小”将日寇引入伏击圈的故事,孩子们亲身体验了小英雄的智慧与无畏。实物教具触摸“坚韧”力量: “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狱中用树枝和地灰坚持学习的感人事迹,被创新性地融入“小萝卜头书包”教具设计,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坚韧精神。践行动践行“奉献”精神: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转化为“雷锋小分队”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从整理玩具、帮助同伴等身边小事做起,将奉献融入日常生活点滴。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尤其在“角色猜猜看”环节。队员们以“白大褂,实验室,青蒿素,救世界!”等朗朗上口的谜语,引导孩子们竞猜屠呦呦、焦裕禄、邓稼先、王进喜等时代楷模。一幅图、一句谜,袁隆平爷爷的稻穗、钱学森爷爷的导弹模型等意象,将抽象的英雄形象变得可触可感,让榜样力量真正“活”了起来。
如何将课堂上的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小分队为孩子们提供了清晰的“生活指南”:从主动帮助同学、公交车上让座的爱心传递,到践行“光盘行动”、收集短铅笔头的勤俭节约;从向家人讲述雷锋故事,到参与校园植树、守护“焦桐”幼苗的环保实践……这些具体而微的行为指引,为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少年儿童中的接续传承铺设了现实路径。
“我们不仅讲故事,更致力于设计让孩子‘看得见、做得到’的红色教育。”实践小队队长骆明晨道出了此次活动的核心理念。滁州学院的学子们以美育为桥梁,成功将厚重的红色历史转化为滋养幼小心灵的清澈泉流。这堂深入社区的“行走”红色美育课生动证明,当崇高的英雄精神与纯真的童稚心灵相遇,便能激发出强大的共鸣,绽放出代代相传的永恒光芒。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儿童的暑期生活,更是一次成功将高校美育资源与基层红色教育需求相结合的生动实践,为探索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濮宗光 刘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