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索巢湖市黄麓镇小李村孤独症疗育基地特色干预模式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愈见星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以“医学专业科普+创意手工疗育”为特色的实践探索,将医学专业知识融入特色活动之中,通过动态观察孤独症儿童在活动中的感觉统合训练表现与社交引导能力发展,助力特殊儿童更好地健康成长。
医学专业赋能健康宣教与技能进阶
团队依托医学专业优势,针对孤独症儿童认知特点设计健康科普与实用技能教学。通过模型拆解、医疗卫生科普等具象化教学减少认知障碍,设计情景模拟传授防性骚扰知识;同步开展创伤急救、口罩佩戴等技能演示,带领他们独立完成相关演示动作,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实操体验。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体现出通过临床及护理等专业干预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艺术活动融合实践观察与感悟深化
团队充分融入疗育基地,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孤独症儿童开展植物贴画创作,激发感官认知与社交互动;同步采集行为数据,完成“实践-观察-研究”闭环,观察记录他们的行为、语言及适应能力,为疗育基地特色干预模式效果收集相关实证数据。
从医学科普的认知启蒙到手工疗育的实践观察,“愈见星晴”团队以“专业赋能+活动融合”的双轨路径,在动态记录儿童感觉统合与社交能力发展的同时,通过行为数据采集为疗育基地特色干预模式积累实证,正为孤独症儿童健康成长与干预模式优化注入鲜活力量。
本次活动由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合肥市孤独症康复协会和合肥市庐阳区为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起,“愈见星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愈见星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