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号召,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6月28日,由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合肥市孤独症康复协会、合肥市庐阳区为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愈见星晴”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安徽巢湖市黄麓镇小李村,开展以“调研机构干预功能实效,助力星儿社会融合之路”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团队聚焦孤独症儿童现状与康复疗育及留守孤寡、困境老人,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意义的调研与实践活动。
精心筹备,筑牢活动基石
活动前期,“愈见星晴”团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筹备工作。为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并达成预期目标,团队在活动启动前迅速组建了筹备小组,指导老师组织成员多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筹备会议,针对活动的形式、内容以及各类问题,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团队始终秉持“践行医学使命,传递星途温暖”的宗旨,将面向孤独症儿童群体开展的“实践课”作为主要实践目标之一,力求为这些特殊儿童带去帮助与温暖。
实地考察,初探疗育村全貌
团队一行12人上午抵达小李村后,迅速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安置。随后,团队对“星新家园”机构展开了全面考察,仔细查看机构周围的环境,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其间,团队特别邀请了星新家园的韦老师为实践队员们进行讲解。她围绕孤独症儿童的基本情况、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队员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特殊群体,为后续的实践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分组行动,多元实践并行
团队成员下午分头行动,开展实践活动。一部分志愿者走进“妈妈作坊”,与4位孤独症儿童一对一结对,共同参与画画、做手工等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队员们亲身体验课堂氛围,与孩子们建立了情感联系,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陪伴。另一部分队员则深入村庄,对村里老人展开调研。他们详细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身体情况等,认真倾听老人们的心声,为后续制定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提供了有力依据。
深入访谈,探寻康复奥秘
针对需调研的问题,团队与机构负责人及村民进行了深入采访,主要从机构背景、基本情况、干预措施以及孩子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全面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疗育中心的发展规划等相关问题。
在采访中,机构负责人杨老师介绍了设立疗育中心的初心以及机构采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他表示,设立此机构的初心是真正解决“我们老了、他们怎么办”的实质问题,也为化解农村困境中的“一老一小”等社会问题做出努力。同时介绍了目前机构主要采用综合康复模式,涵盖言语语言治疗、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农业治疗等多种干预方法。通过创造性表达,激发孩子的沟通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通过初步调研,团队成员对当地孤独症儿童的情况有了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愈见星晴”团队将根据调研结果,精心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助力他们在社会融合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文/图: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愈见星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