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合肥工匠学院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的包河工匠学院新业态分院“提素质、强技能”培训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李小莉。她走进这里,为临工、面包师、建造师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分享自己从一名“打工妹”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励志故事。
因家庭突然遭遇变故,1990年春节,20岁出头的李小莉从无为老家前往肥东撮镇工程机械厂打工,从最基础的刨工学徒学起,开启了打工人生,后分别前往厦门、上海从事精加工刨工工作。厦门期间,面对先进的机械设备,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不断钻研,很快成为精加工模具维修的“多面手”,是全厂2000余名职工中唯一会操作刨工机器的女技术工。
2006年2月,进入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工作中,她始终保持着不服输的劲头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她带头示范摸索,不断优化生产工序,分别将铆接拱型梁和冲压油箱日产量从40件提高到100多件。
除了在本职工作上成绩斐然外,李小莉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2020年疫情期间,她带领家人捐款捐物,自掏腰包1.7万元,冒着随时有被感染的风险采购防疫物资,配送到防疫一线;2022年4月上海疫情,两次带队助农采摘新鲜蔬菜配送给上海市闵行区;
在肥东县工会支持下,2020年9月牵头组建全省首个县级“劳模(工匠)爱心志愿服务队”。抗洪抗震时,为灾区捐款捐物;化身“爱心妈妈”帮扶困境学子,慰问抗美援朝老兵和困难职工等“跟着劳模去扶贫”300多场公益活动。2022年9月又牵头组建“肥东县劳模工匠协会”,开展劳模宣讲、名师带徒等“跟着劳模去创新”近百场系列活动。
活动现场,李小莉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讲述,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临工郑礼中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劳模离我们很远,今天听了李大姐的故事,才明白只要踏实肯干、努力钻研,我们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面包师李秋丽动容地说:听到李小莉劳模分享为事业拼搏而缺席孩子成长的遗憾,我感同身受,泪水也止不住地流。同为母亲,我太懂那种无奈与心酸。她为了工作,错过孩子小学六年的家长会,这背后是多少个日夜的拼搏与牺牲。作为面包师,我每天凌晨就要到店准备食材,也常因工作无法好好陪伴家人。她从打工妹成长为全国劳模,这份坚持与付出令人敬佩。这让我明白,成功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份荣誉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遗憾。但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努力,相信付出终会有回报 。
建筑建造师程修飞颇有感触,要以李小莉为榜样,在建筑行业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为城市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临工群体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通过“技能竞赛 + 数字赋能 + 权益保障”的创新模式,不断为劳动者搭建从“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发展的转化通道,筑牢新业态劳动者的职业发展之桥,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在城市建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党支部书记宋凡表示:李小莉来到我们集散中心分享她的奋斗历程,对我们辖区的临工、面包师、建筑师等新业态劳动者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作为合肥市首家专门服务马路临工的综合性公益性临工集散平台,一直以来坚守传递党的声音,讲好马路临工勤劳能干建功新时代的奋进故事,接续6届“临工工匠”技能竞赛,以“技”为媒,以“术”会友,展临工综合素养,实施“劳模宣讲进大赛”“劳模进临工中心”等举措就是要更好地传递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就是要鼓励广大临工向劳模学习,汲取奋进力量,追求卓越 ,用汗水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文:尹陈 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