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第三届小红花行善跑(舒城站)活动即将拉开序幕,本期行善跑活动以“由心出发,关注心理健康”为主题,特别增设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分享与咨询环节。为此,笔者专访了深耕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申莉,从她丰富的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经验中汲取智慧,以更好地完善项目内容。
安庆市全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简称"全人社工")创办于2013年12月,是经安庆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安徽省安庆市首批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致力于培育身、心、社、灵全面发展的公民,提升家庭幸福感,促进社会文明。申莉,就是安庆全人社工的机构负责人,社会学系出身,在儿童青少年服务和社区治理领域从业16年。
社会学系的学科教育理念,让申莉深刻意识到心理学才是社工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所以她以心理教育为核心,在职业实践中探索出自己独特的社工服务方法:引导个人在个体当中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这要求个人更加关注自身文化情境,更加强调家庭的联系,更加注重集体性联结。人永远不是一座独立的孤岛,人类不仅作为单独的个体在生活,更是作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个体性与社会性是人的双重属性。因此,当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遭遇心理危机时,首要任务是识别问题的本质——它是源于个体的独立性缺失,还是社会性的不足?因此,申莉指出“在心理健康服务中,我们不能刻板地把咨询者从其情境中抽离出来,简单地放到一间咨询室里去聊他的问题,而是要还原他的情境,呈现他的困难、困境。”
总结来说,心理健康服务其实是一种社会治疗,它需要注重文化情境,从个体与社会关系两个维度出发,以“个体+社会”的方式修复社会关系、克服个体心理困境。申莉表示,这种心理服务概念在小红花行善跑活动中能够很好地推广开来,指导受众怎样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呵护自己与他人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将跑步运动元素与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环节相结合,要知道身心运动是心理服务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从身体和心灵上帮助人去了解自己。
谈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难点,申莉从自身经验角度表示:家庭、学校、社会虽然认可心理服务,但实际中很少投入资源,且对心理教育和服务缺乏基本的共识和科普,陷入了“空喊口号”的困境。她呼吁参与行善跑的亲子家庭能够在活动中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彼此敞开心扉畅谈,系统学习心理干预知识,不要等孩子在激烈的内卷中出现心理问题了再后悔。
最后,申莉强调儿童青少年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人们需要以特殊的视角去看待这个群体。请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洼地”,多一些平视与拥抱。
文: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