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市公证处始终坚守司法为民初心,积极探索“公证+”新模式,拓展升级公证业务,畅通公证法律服务渠道,打破服务壁垒,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融入社会基层治理大格局。
“数字+赋能公证” 为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天长市公证处推出“天长市公证处远程视频平台”和“青桐智盒金融赋强公证”平台,提供在线办证服务。今年以来,共在线办理公证130余件。在继承公证中,若只能提交产权证复印件,可通过与不动产登记中心联通的“天长市不动产登记业务管理系统”核查房产情况,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产权证原件,提高了公证核实效率和办证效率,实现部分材料核实“零干扰”。
“调解+赋强公证” 探索金融纠纷化解新方法,加强与天长市人民法院、天长市司法局矛调中心的对接与合作,融合社会力量安徽省现代心理学研究院提供专业的沟通指导,开展金融纠纷案件诉前调解+赋强公证。截至目前,总计接收金融案件55件,涉案标的额1200余万元。通过电话沟通主动调解案件38件,触达率达74.5%。其中,经现场调解签署还款协议、出具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书的案件19件,公证赋强占比达50%;有调解意愿、待协调各方时间现场调解的案件19件。无法联络上当事人现场调解的案件13件,均经线下调查后以公证书方式出具调解结案报告。
“便民+公益公证” 通过缩短办证期限、精简证明材料、拓展“一证一次办”、开展“365”不打烊服务,打造高效贴心服务。在全市设立175个村(居)公证联系点,实现联络点、联络员全覆盖;将16个基层司法所纳入“村(居)公证联络员”范畴,构建“公证+司法+社区”服务模式。联络点建立以来,共调解涉村、居委会案件19件;受理社区申请办理业主大会、老旧小区改造意见征求现场监督公证共19件;为约9776名群众提供公证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约10000余份;为某小区办理一户一表更换保全证据公证1000余件。为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上门办证”等服务500余件次,代办领事认证事务200余件。
“机制+创新公证” 紧盯急难愁盼:针对天长市保障房问题,公证处提请市司法局联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商,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规范保障性住房工作的意见》。用3年时间对政府投资的6836套公租房租赁合同办理无财产担保类的债权文书赋强公证,清收历年陈欠租金达300余万元。立足风险防控:借助“府院联动”机制,法院与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区块链赋强公证债权文书执行助力防控金融风险的实施意见》。目前已对接4家银行开展金融赋强业务,提高金融机构债权实现效率,降低成本。破解执行难题:借助“府院联动”机制,天长法院与天长市司法局印发《关于执行款物公证提存保管的实施办法(试行)》。办法实施以来,共办理案款提存33笔,涉案资金1306万余元,提升了法院执行案款规范化管理水平。投身基层治理:尝试将公证制度创新融入信托制物业管理模式,担当信托资产管理人与监察人双重角色,巧用公证提存制度助力物业公司实现财税隔离,全方位拓展公证制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用版图,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公证智慧与力量。
曾庆文 庞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