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清风
清华大学“教化清风”赴舒城志愿调研支队(以下简称“教化清风”),共由12名同学组成。“教化清风”与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携手,在当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在2024年7月15日至7月20日,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春秋乡枫香树村举办一场公益夏令营活动。“教化清风”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立项,受到清华大学书脊支教团的支持,以“乡村夏令营”的模式,面向四十余位四至七年级小朋友们开展此次活动。
支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开展活动,注重亲身实践与关系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希望您能喜欢我们的故事!
新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作用在于传递知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正逐渐凸显。
一种新的师生关系
老师更应当作为同学们的“同伴”,在陪伴中帮助同学提升能力。这也正是短期支教所能争取做到的,并非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增长见闻、建立关系为目的来开展活动。
带来外面的精彩
本次夏令营中,《我是小小工程师》是其中的重点项目。这类活动有一个更“高大上”的名称,叫做“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小小工程师”活动现场
从合理分配经费获得合适的建筑材料,到优化材料加工策略以便在短时间内制造尽可能大的水池,再到合理分工提高组员工作效率。这往往是“大城市中的孩子”才能享受到的优质资源,而支队正尝试着将类似的活动带给这些孩子们。
小组制与小导制
我们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将同学们分入小组当中,每个小组配备两名志愿者作为“小导”。在小组中,孩子们按照民主原则选举出小组长,在团结同学的同时锻炼自身的领导力。组中的“小导”则负责在实验课中给予必要的安全指导,在活动结束后帮助同学们复盘总结。
小组同学在小导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讨论
小组制与小导制是“教化清风”整个夏令营活动的基础,也是“教化清风”的突出特色。小组制的活动,有助于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同学们内部、同学们和小导们之间的交流;同时,小组制的活动形式也有助于实践类活动的有序开展。
课后陪伴
应家长朋友们的请求,我们在每天的活动与课程结束之后,安排小导留在组内陪伴孩子们一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自习,并为孩子们解决一些疑难杂症 。
课后陪伴现场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小本子,鼓励同学们对每一天的收获进行总结,小导们会在课余时间逐一批阅孩子们的日记,并给出一些建议。在纸笔的交流中,我们和孩子们都受益匪浅。
孩子们的日记
还有更多孩子们的心声等着我们去倾听~
袁秉捷 王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