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公益头条 » 全民公益 » 益起行动 » 正文

志愿之心,语暖人心 | 规范语言,共筑新时代志愿服务温馨桥梁

在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社会里,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传递正能量的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然而,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规范的语言交流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桥梁,更是建立信任、增进情感、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今天,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以规范语言进行志愿服务交流,用沟通技巧点亮每一份善意。

2024年8月25日,蚌埠市善星公益协会组织了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沟通技巧的培训。此次培训会旨在提升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的交流技巧,特邀爱自然生命力体系中级导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儿童入学诊断测评咨询师、绘画心理分析、心理咨询师白宜冉导师授课。

白宜冉老师以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独特的授课方式,吸引了在座志愿者的注意力。不仅在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更是将爱心和热情融入每一次教学,让志愿者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一、尊重为先,倾听为基

尊重每一位服务对象:无论年龄、性别、背景如何,保持礼貌用语,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开启每一次对话。

耐心倾听:给予对方充分表达的机会,通过眼神交流和适时点头回应,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

二、清晰表达,避免误解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根据服务对象的理解能力,调整沟通内容的复杂程度,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

避免专业术语或方言:除非确有必要且对方能理解,否则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减少沟通障碍。

三、情感共鸣,温暖人心

表达同理心: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用温暖的话语表达关心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志愿者的温情。

积极反馈:对服务对象的积极行为给予正面肯定,用鼓励的话语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灵活应变,有效沟通

观察非语言信息:注意服务对象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这些往往能透露出更多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适时调整沟通策略;面对不同的沟通情境和服务对象,灵活调整语速、语调和沟通方式,以达到最佳沟通效果。

五、保护隐私,尊重边界

严守保密原则:对于服务过程中获取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严格保密,不随意泄露。

尊重个人边界: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人空间和选择权,不强行干预或施加压力。

白宜冉老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高效交流的核心价值及其技巧的实际应用。她借助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志愿者角色互换来探讨如何有效表达自我与倾听他人,进而提升沟通效能。互动环节的设置使得培训课程的氛围达到顶峰。本次培训进一步巩固了团队凝聚力,促进了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并对志愿服务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理解有所深化。通过赋能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得以释放潜能,以实际行为演绎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丁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