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是什么?对漂泊的游子来说,那应该是“家”的味道。
远离家乡的人,越是过节越惦念家。但是,在万家欢聚、欢烟袅袅的今天,却还有很多人囿于病房,因为疾病和距离的阻隔,望乡而不能归乡。
今夜今时,如果有一间厨房,能让他们复刻“家”的味道,承载对家人的思念,这烟火,足以疗愈远在他乡的孤独,点燃新的一年的希望。
世间人情味,莫过烟火气,很多善良的人正用爱和温暖经营着这样的厨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爱心厨房”。
李朋:这烟火不能熄
山东省立医院往西,在一栋老式居民楼的二层,有李朋创办的爱心厨房。在这间不大但温馨的出租屋里,他迎来了在济南的第七个除夕。热气腾腾吃顿饺子,是他和其它患儿家属,能给正和血液病作战的孩子们的最温暖的仪式感。
李朋原本也是一名白血病患儿家长,2017年,为了给孩子治病来到济南。起初,他只是想租间小屋,给女儿弄口热乎饭吃。因为,血液病患者对饮食的要求非常严格,清淡,还要绝对新鲜,外面买的饭菜根本无法保证这两点。
后来,一同治疗的病友也有需求,李朋就把厨房借给他们做饭,时间一久,人越来越多,就变成了大家口中的“爱心厨房”。
▲家属们在“爱心厨房”做饭,分文不收
白血病治疗漫长而煎熬,一年的费用总得二、三十万,钱在他们手里,每一分都是和病魔抗争的筹码。
“爱心厨房”不仅帮大家省下了救命钱,患儿家庭还在这里交流病情、相互打气,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问题,甚至,李朋还会想办法帮助困难家庭筹钱给孩子治病……然而,爱心厨房并没有其他收入,平日全靠爱心人士捐助和李朋的个人收入维持。
▲李朋的爱心厨房总是入不敷出
2022年底女儿轩轩最终还是被病魔打败离开了,精疲力尽的李朋退掉爱心厨房,回了东平老家,想换个环境重新开始生活。
可是“爱心厨房”一关,几百个白血病患儿家庭的“小家”,没着落了。
在老家的李朋辗转反侧,总惦念那些无处可去的病友们,心里也不好受。
于是他回来了,2022年底,“爱心厨房”又开了门,这栋老楼的二层又有了缭绕的烟火气和氤氲的饭菜香……
常向阳:“心羽家园”——爱的家园
有人说,如果你觉得人生艰难,就去医院看看,那里有最多的生老病死和人间疾苦,看过之后,你会清晰地感受到,生命本身,就很可贵。
常向阳就是因为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走廊里的所见所睹,萌生了开办“爱心厨房”的念头。
2017年一个夏夜,常向阳到西安儿童医院看望一位大病救助的孩子,经过医院廊道时,看到不少患儿家属都打着地铺。其中一位瘦小的老大娘,蜷缩在一块破旧的毯子上,身旁的袋子里放着两个馒头。她和大娘聊了几句,大娘说:“西安的蒸馍真贵呀!”一句话深深刺痛了她,她决定:为这些困难患儿家庭提供一个家,管吃管住分文不收。
晚上,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父亲把老伴喊来,只叮嘱了一件事:“以后留够咱俩买药和日常开销的钱,其他的都给阳阳去做事。”
▲在“心羽家园”,白血病患儿家属可以免费做饭和住宿
她给这个爱心厨房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心羽家园”,设置了读书角、休息区、衣物间、开放式大厨房,冬有暖气,夏有空调,24小时有热水,米面油、肉蛋奶等食品也免费提供。
她举块儿牌子跑去医院拉人入住。“聊病情人家都挺愿意的,一说有个免费提供食宿的地方,人全都走了,说这是不是传销窝点来拉人头了。”
一腔热血得不到信任,常向阳没有灰心,换个思路,求助医生给她介绍需要帮助的病患。
“心羽家园”渐渐热闹了起来,家园最多可以容纳12个家庭,常向阳成了病患家属们最亲切的“常姐”,也成了患儿们最爱的“常妈妈”。
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家长们彼此温暖、相互鼓励,有了更多面对困境的勇气;孩子们也一起游戏、画画、做手工……生活不再只有骨穿、病痛、和医院单调的雪白。
孩子们最喜欢家园的春节,因为常妈妈会给每个孩子都发礼物,还会给他们包香喷喷的肉饺子。
蒋同扣:梨花巷里的暖心人
合肥有一条百年老巷叫梨花巷,离安徽省立医院很近,巷子里这间厨房,最受病患家属欢迎。
这块招牌挂起来的年头并不长,才刚一年,开创者蒋同扣更为梨花巷里住户们熟知的是她的另一块招牌——爱心豆腐脑。
“80岁老人免费、10岁以下儿童免费、携带献血证者免费”,招牌上没有定价,反倒写满了各种免费,格外的醒目。
蒋同扣是2017年支起这个豆腐脑摊儿的。
儿子还在上小学时,丈夫就去世了,经济和精神同时崩溃,差点打击的她爬不起来。那时,是社区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她学会了这门手艺。生活有所改善后,蒋同扣就挂起了这块招牌,并将这份承诺一直坚守到了今天。
▲对所有人都笑脸相迎的蒋同扣
凌晨三点起来磨豆浆,无论刮风下雨每天一早准时出摊,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但小摊的收入其实并不多。即便如此,每每看到有老人或者衣着蔽旧的人路过,蒋同扣总要主动喊住,问对方需不需要一份早餐:“不收钱,让他们尝一尝,我也就开心。”
正是在这一声声善意的询问声中,蒋同扣认识了很多求医问药的患者、或者是生活拮据的病患家属。这让她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年为丈夫治病奔波劳碌的境况,“那时候我丈夫生病,孩子也刚出生,知道那份不容易。”
她希望这些来合肥看病的外地人,能有个落脚点,至少有地方吃口热乎干净饭。
▲建辉的捐助人为蒋同扣的“爱心厨房”捐赠的灶具
值此辞旧迎新时,蒋同扣的“爱心厨房”已年满周岁,她也还在探寻,如何能汇聚更多力量,为陷入困境的家庭减轻负担,点燃希望。
愿他们的善良得到善待
再坚强的人,也需要有个地方承托自己的柔软和脆弱,那个地方,通常是“家”。对那些归期难定的重症家庭来说,一间间开在医院附近的“爱心厨房”,就是离他们最近的“家”,让疾病带来的焦虑和无助可以暂时停泊。
而春节,这个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位置的传统节日,家在这个时候比以往更加重要,更加令人向往。在“爱心厨房”这个大家庭里,人们暂时忘却疾病的困扰,忘却异乡的清冷,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中,在蒸煮饺子香喷喷的烟氲中,他们品尝到了年与家的温暖,这温暖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前面那条艰难的路,有人陪着自己一起走,不仅能抱团取暖,还能获得信心和力量。
那些启动和坚守“爱心厨房”的行善者,看到并稀释着人间疾苦,这些为众人抱薪者,他们的委屈和困境同样需要被看见。
值此辞旧迎新时,愿所有的困厄终将过去,也愿所有的善良都得到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