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公益头条 » 全民公益 » 益起行动 » 正文

因为爱,星星不再孤独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弯着腰跟小男孩轻声细语地说话。男孩十岁上下,鼓着腮帮子,嘴唇紧闭。老人没有丝毫气馁,仍然耐心和他交流。

今年是这位老人帮助特殊儿童的第24年。原来,男孩是孤独症儿童。而这位老人,帮助了数百个这样的孩子。

小院里的铁汉柔情

他叫李全志,是一位有着26年军龄的退役老兵,曾多次立功受奖,还是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转业被分配到合肥市政府办公厅,后在合肥市残疾人联合会任康复处长等职。因为工作,他经常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培训教育和服务指导,直到2015年退休。

尽管退休了,他心里一直挂念着孩子们。得知组织部要委派他到社区做党建指导员,他就开始四处奔波:搜集资料、整合资源、联络人员,一刻都不得闲。终于,在双岗街道万小店社区的支持下,2017年“幸福小院”在庐阳区成功注册。

幸福小院,全称“合肥市庐阳区为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小院依托社区残疾人工作站,开展残疾儿童的日常康复、教育就业支持和能力培养提升等工作。用大白话讲,幸福小院就是一个给特殊儿童提供疗育康复和成长的地方。

建立之初,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李全志带领团队深入一线,让这些特殊儿童走出内心世界、走出家门、走向社会。他们尝试社区康复模式,让孩子们学会生活自理,提升其自信的同时减轻家长负担。

70岁,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还要为这群孩子奔波操劳。大家伙眼中的李全志似乎从未停止过“折腾”。退堂鼓也打过,但他还是放不下。

李全志自己累点毫无怨言,压力来自于家庭。他的母亲92岁高龄。他的爱人70岁,身体不太好。家里还有一个上初三的外孙需要照顾。他的女儿和女婿都在部队里,工作很忙,说没有意见也是假话。

家里的意见有两个方面:一是担心他在外面受委屈,一些孤独症孩子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方面意见不一,沟通并不是一帆风顺;二是心疼他的年纪大了,身子骨肯定不如以前。虽然抱怨挂在嘴上,但家人行动上一直都在支持。

“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也不可能做得下去。”


“有困难找书记”

“我眼中的李书记是一个处处为别人考虑的人。他就是我们眼前的活雷锋,我们遇到困难都会想到他。只要你有困难,他都会愿意帮你,而且非常真诚,真的很值得我们这些年轻人去学习。尤其是我,受益匪浅。”韦霞说。

“很幸运在这条公益路上遇到他,我觉得他是我的恩人。孩子们穿的一套又一套校服、一双又一双鞋子,都是他在外面给这些孩子拉的赞助。”

师范毕业的韦霞原先是一位英语老师,每天到点上班,到点下班。那时候李全志还没退休,韦霞加入的老师群里经常有“有困难找书记”的说法。韦霞对这位活在别人口中却素未谋面的书记充满了好奇。

有一天,韦霞照顾的一个顽皮的孩子跑丢了。韦霞好一通找都没找到,于是发朋友圈让身边的人也帮忙找。看见李书记点了赞,韦霞给他发信息:“书记我有困难”。李全志便询问情况。韦霞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李全志立即加入了寻找孩子的队伍。

经过半夜的努力,孩子回家了。韦霞也正式认识了这位“神秘”的李书记。后来,韦霞向李全志提出孩子需要一个宽阔的活动场地,李全志便向其引进了幸福小院。

“自从认识他之后,我更加坚定:未来我要做这个事情,去认识这些群体,去帮助这些家庭。帮助这个家庭就是帮助这个社会。书记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对别人的帮助无求回报,他是全身心地投入。我要和他一起把这件事做下去。”

今年是韦霞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第16个年头。

“李书记真的是大爱。老人家和我素昧平生,但是对我的帮助不计其数,而且从来不求回报。我有时候想着送点东西,可他什么都不要。还和我说:只要有困难尽管开口。”提到李全志,孙文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孙文伟的小儿子也是一名孤独症患者。她带着孩子在合肥接受康复训练期间,通过另外一个家长认识了李全志。

对于孩子们的康复训练,李全志非常重视。幸福小院里,他们给孩子的成长设定的阶梯是“好养好带,守规则、能生活”。


幸福到万家

道之所在,行胜于言。对于那些被帮助的家长来说,家有特殊孩子,从当初的躲躲闪闪不敢承认,到现如今的积极地面对、抱团取暖。每个人伸出一只手、做一件事,他们的生活就会前进一大步。

李全志坦言,孩子出生,在社会上避免不了一些歧视,主要是人们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孩子们在一些公共场所出现一些常人不该发生的事情,在班级上学的时候发生一些不该出现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别人,别人可能就会产生厌烦和歧视。

但是孤独症孩子并非一事无成。李全志不赞同孤独症的定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感觉像是一塌糊涂。”

在李全志眼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障碍,但是障碍的表现不一样,体现在他们身上就是在能力、情绪、行为、语言某个方面或者多方面有欠缺。但这是正常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平等地对待。

目前,先后有五十六名孩子加入小院。从这里走出来的孩子都有很大进步。


寻一座村庄

征程万里风正劲,执戟奋进又一年。这边干劲十足,那边专业组织、志愿者纷纷向他们投来了关注的目光。如何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将孩子们更好地带出去,给他们一个完整的人生?这是李全志时常自问的问题。

结合实际来说,幸福小院的模式应该是康复干预、融合教育、辅助性就业职业康复和养护的中级阶段,是为他们走出家门提供的一个出口,贯穿其生命周期。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就业和养护等瓶颈接踵而至,“幸福小院”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

能不能建设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好环境呢?在合肥市政协委员、安徽新华女性公益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文娜女士的带领下,李全志和他的团队希望能够寻找并打造一个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幸福村”——比如在周边找到一个基本闲置的村落,加以维修改造,计划房屋占地面积约2500平米,以满足他们的入住、学习和生活成长的空间以及办公区域和培训场所需求;空场地3000平米,用来打造运动和体验的空间。除此之外,需要部分水田、旱地作为农疗基地,供其社会实践,从而帮助孩子们打开融入社会的出口,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生活。

朱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