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 益起行动 » 正文

谁说男人不会带娃?这位东北汉子是31个孩子的“父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相比起母亲节,父亲节的待遇似乎要冷落一些。人们说到亲子关系的时候,总是会先想到妈妈,在我们接触过的收养儿童的行善者当中,确实也是女性占了多数。但是,父亲在孩子的世界里也承担了同样重要的角色,父爱,也和母爱一样伟大。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这样一位爱心满满的“父亲”的故事。不同于一般的亲情,他和他抚养的孩子并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却给了孩子们热忱的,无私的父爱。

付宪东和他助养的孩子们在一起。

01

“我要让他们有书读,有饭吃,有一个温暖的家”

付宪东出生在东北农村一个普通家庭 ,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以种地为生。在他上高中的时候,母亲不幸得了重病,巨额的治疗费顿时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后来付宪东顺利考上了大学,到天津就读。但仅仅一年后,就因为家里再也交不起学费而不得不辍学,开始挣钱养家的打工生涯。

付宪东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带着生病的母亲四处求医。就这样辗转拼搏了14年之后,母亲的病终于痊愈,他也还清了家里的外债,同时还靠不懈的自学取得了大学文凭。

付宪东带着父母亲来到祖籍凌源,开始新的生活。不久以后,他在当地开了一家茶叶店,一家人好不容易过上了小确幸的日子。

但付宪东忘不了贫穷曾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苦难。2014年7月,付宪东跟着一位大学生到乡下去支援扶贫。这段经历让他感觉自己找到了这辈子最喜欢做的事,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摆脱贫穷,改变命运。

孤木不成林。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付宪东拉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长期到周边的农村去帮助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在这期间,他发现很多贫困儿童的状况非常类似:亲生父亲死亡或者服刑,母亲离家出走,孩子只能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一起生活。

这些孩子大都处于散养、弃养的状态,无法正常上学,有的甚至连户口都没有,更别说关爱了。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人教他们如何打理基本的个人卫生,长期没有洗头洗澡,有的孩子甚至从未刷过牙。

付宪东在帮孩子修剪脚趾甲。

破碎的家庭决定了孩子不幸的童年,而不幸的童年势必影响到他们将来的人生。

可是孩子是无辜的,他们不该生来就受罪。付宪东看着这些孩子,心里渐渐萌生出一个念头,“我要建一个爱心助养院,专门免费抚养这些孩子,让他们有书读,有饭吃,有一个温暖的家。”

02

三年来,累计助养了31个孩子

2017年4月16日,付宪东联合了其他几位志愿者正式成立凌河源爱心助养院,立志于免费给身体健康,品学兼优的极度贫困儿童、孤儿提供饮食起居以及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服务。每一位入住的儿童都不需要花一分钱,可以在助养院住到他们满18周岁为止。

付宪东和志愿者找到贫困儿童的家庭,说服监护人把孩子交给助养院,挨个给孩子上户口,到教育主管部门办手续,把这些孩子从乡下接到助养院,并安排他们到凌源市铁北逸夫小学就读。奔波了好一阵后,终于让散养的孩子们相对安定了下来。

付宪东在给孩子们铺床。

一开始,助养院只有6个孩子,后来入住的孩子不断增多,三年来助养院前后累计抚养了31个孩子。目前,助养院有13个孩子。

这些孩子的遭遇大同小异。像今年11岁的小强(化名),妈妈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多年来一直瘫痪在床,爸爸患有轻度智力障碍,失聪的奶奶已经90多岁,全家人贫病交加,艰难度日。

2017年4月初,小强的母亲因肾病晚期突然去世,小强的父亲实在无力再抚养孩子,于是他自己摸索着找到了凌源市爱心志愿者协会求助,希望有好心人能领养小强,但未果。

2017年6月,志愿者获悉小强的家庭情况后,将他接到了凌河源爱心助养院安顿下来。小强现在生活稳定,就读于逸夫小学四年级。

付宪东了解这些孩子各自的成长背景,深深地同情他们,心疼他们,也决心要让孩子们得到他们缺失的关爱,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虽然是单身,但付宪东却像一个超级奶爸一样,手把手教孩子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洗澡洗衣、收拾床铺,督促他们早晚刷牙洗脸,勤洗手勤换衣。

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慢慢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孩子们正在排队清洗餐具。

另一方面,付宪东还花很多时间与孩子们交流聊天,为他们辅导作业。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没有正经上过学,基础远远落后于同龄的孩子,付宪东耐心地一一为他们补习,一点点赶上进度。


付宪东在给孩子辅导功课。

在长时间的相处中,孩子们对付宪东产生了父亲般的信赖和热爱,他们逐渐敞开了心扉,人也变得自信活泼起来,与刚到助养院时相比,一个个全身上下焕然一新。

在今天的助养院,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已经俨然成为一个大家庭,孩子们总爱围在付宪东身边,付叔叔长、付叔叔短地叫着,付宪东也总是亲切和蔼地回应着他们,场面温馨愉悦。

03

把自己的所有都献给了助养院

本着公益的宗旨,付宪东把孩子们的低保和补贴都留给了他们在乡下的家人,这样一来,助养院的经济状况就时常陷入窘迫。每个月的房租水电,孩子们的饮食、衣物、文具,外加请阿姨的工资等,即使省吃俭用,一年算下来也得要8万多元。

付宪东把个人全年的收入4万多元全部投进助养院,无奈还是远远不够。好在社会的爱心人士来看孩子们时,都会捐一些米面油和衣物之类的东西,帮助养院解决了一部分困难。


开饭咯,付叔叔给各位小朋友分菜来了。

由于种种原因,初始阶段参与发起的志愿者们都相继退出了,只剩付宪东一个人守着助养院。但是付宪东并没有因此气馁,因为他已经把助养院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他要把自己的所有都献给了助养院,献给了孩子们,包括社会上的公益机构给他个人捐助的物资和款项,他也全部拿到助养院使用。

也曾有人质疑过凌河源爱心助养院,但当他们亲眼看到付宪东的努力与付出,看到孩子们的快乐与进步,都慢慢认可了助养院,也对付宪东生出了由衷的敬佩。

谈到这些,付宪东说,真心多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这是对他的一种安慰与鼓舞。

04

快乐公益,胸怀更大的梦想

当被问到是否会把助养院一直办下去时,付宪东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我目前的愿望是希望有关单位能提供免费的现成房子或者免费的地皮 ,扩大助养院的规模,争取可以住50个贫困儿童和50个孤寡老人,这是我多年的梦想,也是我终生的奋斗目标。”

这位“父亲”还是一个厨房达人呢。

付宪东直言公益已经改变了他的性格和习惯,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扶孤寡老人和助养贫困儿童的经历,给他带来了真正的快乐和充实,而且他的家人也都非常支持他。

这位虽然刚四十出头但头发已经花白的汉子宽厚地笑着:“虽然我的生活非常忙碌,但是我天天都在做着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每天都活在快乐和幸福中!”

为了支持付宪东,建辉基金会代表广大捐助人,于2018年7月将付宪东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回馈。(文中图片由孟庆锴拍摄)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捐款

新安才汇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