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事关群众生活品质,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市街道坚持把“皖美红色物业”工作作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着力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以“小切口”撬动城市治理“大提升”。
强化党建引领,解决“不想管”的问题。街道党工委先后召开5次推进会,压实工作责任。对街道现有物业企业情况进行摸排,成立了7个物业企业党支部,通过定期指导、发放提示等方式,督促物业企业提升服务水平。针对老旧小区、零散楼栋物业缺位等问题,引入公益性服务组织或政府兜底的方式,力争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街道党工委对物业企业制定“季度+年度”考评机制,将评选结果纳入选聘条件,并公布排名情况,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接受社会监督。
创新治理模式,解决“管不了”的问题。针对小区私搭乱建、高空抛物等物业公司单方面管不到的问题,街道党工委积极推动小南海派出所、执法中队等力量下沉,开展重点整治工作23次,并利用社区警务室等场所设立“微型综合执法点”,提升综合执法效能,激活小区治理“神经末梢”。每周半天开展“居民接待日”,由小区党支部书记、物业服务企业坐班接待,现场收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摸底小区内医生、教师、律师、警察、城管等专业人士,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协助提供便民维修、免费义诊、免费理发等便民服务57次,获得业主广泛好评。
激发自治活力,解决“管不好”的问题。由社区牵头在条件成熟的小区全覆盖成立业委会,确保业委会中党员比例不低于50%,探索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模式,在物业选聘、公共收益分配、维修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上表决,充分发挥业主自我管理优势。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共议”的议事机制,创新小区治理“小区怎么管 大家商量办”“邻里夜话”等议事载体,开展入户走访26次,召开联席会议10次,及时化解群众“天天有感”的小事315件,形成信息共享、小区共建的治理共同体。